莫慌 别乱 |
莫慌 别乱
新春年节,从商场餐厅的火爆观察,大家的心理似乎已逐渐从对疫情的恐惧中走出来了。这种感觉是疫情第一年和第二年春节所不能想像的。 事实上,即使是最新爆发的变种病毒“Omicron”,医药界基本已经了解该病毒株的特徵,并制定了应对方法,能够从容应对,部分国家准备结束疫情管控就是因为接种新冠疫苗后的住院率与病死率都获得大幅度的降低。只要没有大规模的医疗挤兑,即使现在没有特效药,这个疾病仍然在可控之中。笔者相信,未来各国一定能通过疫情管控与创新药物的研发,实现无医疗挤兑和低病死率抗疫模式。
与疫共舞 不轻敌不恐慌 邻国卫生部长一语道出,防疫就像学游泳,冠病最初我们看到水就怕,不论是河水、海水还是游泳池,都会心惊胆战。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学会了游泳、已经知道水有多深。所以,不要看到水就恐慌,不要看到高病率就害怕。因为,高病率,不等于我们不能应付。当我们决定面对“与疫共舞”後,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乐观而谨慎,不能轻敌,但是也不必恐慌。 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要“走向正常化”,恐怕还是不时会出现些许“风险”讯号及杂音:失控的通膨、再起的疫情、全球分歧的货币政策,乃至快速降温的房市等等,都有可能让这场复甦乐章,在演奏中途“变了调”。我们能做的就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接受、面对、处理 回到经济面上,疫情反覆,确实使得消费低迷;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包括:举棋不定、发展信心不足;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严重;疫情加上供应链中断,导致大宗商品、物流等成本上涨压缩了利润空间;资金链紧张问题依然严重;饱受焦虑的市场无法快速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复甦的环境等等。 就商业本质而言,商海沉浮,本来就是大浪淘沙,经受考验、筛选的企业,才能幸者生存;只有不断跟随商业环境的变迁、倾听它的反馈去“迭代”,企业才有活下来的可能。作为经营者,无论碰到任何困难,都要学习“接受、面对、处理”的思维与心态。多数“无法解决”的经营问题,其实通常都是因为经营者“无法面对”。重点是,我们够勇敢去面对吗?“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一个企业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其实正是“与时俱进、昨非今是”的能力。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笔者很喜欢这句话。毕竟,乌云终将消散,黑暗终将扛过去,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沉淀心情,带着诚意满满,慢也好,步子小也好,只要继续再往前走就好。 壬寅至,歳有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福)”山行;笔者相信,凭一颗虎胆一股虎劲,借助冲天的虎气,我们一定能够虎转乾坤!谨与朋友们互勉共励。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商天下》103期】 ※本文由《商天下》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