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者的话

也谈一带一路
政治与经济的博弈?!
也谈一带一路

有人推论,中国在世界各地约88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和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倡议(BRI)正遭到抵制,因为这些项目看起来像是陷阱,甚至被指称是助长贪腐的祸水,譬如马尔代夫指责中方投资进行的建设计划,造成国家财政的巨大损害。再如斯里兰卡政府要求中国提供贷款,结果项目进展到最后,变成中国获得了港口99年的经营权,于是质疑并断定中国故意贷款的动机,出于斯里兰卡港口在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样的说法不仅抹黑扭曲了中国的形象,也使“一带一路”倡议产生负面观感,显然是有欠公平的。持平来说,拨用在“一带一路”的巨额资本都是中国过去三十几年辛苦奋斗积累得来的资金盈余,现在流入外国帮助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不是商业项目,难道没有丝毫风险?如果说是助长贪腐、劫掠国库,于是单方面的撇清责任和契约的承诺,显然是有点耍赖的行为。

事实上,责任不是只在中国一方,签订合同的在地国政府也有责任。如果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基础设施需要投资需要建设,因此政府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重新谈判,而不是取消。促进双赢,保持开放和对话,才是公平合宜的做法。

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桥梁、高速公路、铁路、发电站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的需要非常迫切,但是缺乏融资,而“一带一路”恰恰提供了进行建设的融资方式。许多“一带一路”项目的根本逻辑仍然是成立的。当然,未来中国在向这些项目提供贷款时必须更加小心谨慎,避免成为某些政客中饱私囊的金援。

笔者也要建议,除了提供技术、资金外,中国还有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譬如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协助当地建立供应链、移转既有的技术经验、甚至是包括农产加工、电子商务、纺织、製鞋、金融、科技製造业……,带动在地的产业升级,达致真正的“民心相通”。注重在地化人才的培育,才能接地气,设法与当地经济共存共荣,才是最重要的执行指南。

据观察,现在的中国不再只是强调‘引进来’,更重要的是中资企业也正在积极‘走出去’,中国的庞大内需和消费市场面对广大的海外市场开放,需要大量采购和进口海外的各类产品,将会创造更多商机和实惠给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友好国家。如果能够充分借力这个强大经济体,共享资源,创造起飞的经济,可以拥有更好的未来。

数十年过去,国际格局和情势已经大大改变,不论朝野人物,我们都需要高度认知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不能逆转的趋势;鸟瞰全球大局,过往政治博弈的手段也必须适时调整。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任意在中国崛起的大势中缺席,或是轻易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退却,都不是最明智的作为与思维。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商天下》89期】

※本文由《商天下》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天下

 
 
商天下财经杂志
 
 
 



 
亚洲最时尚的健康品牌杂志
 
 



 
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直销产业品牌杂志

最新活动

高雄好物海外線上展(Kaohsiung Goods Online Show)由高雄市經濟發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阅读更多

会后报导

12月10日,亚太杰出品牌国际记录大全暨2019年第18届亚太国际世纪企业家精英大奖卓越峰会,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成功时代 ...阅读更多

客服中心

编者的话

  • 【在负重中 昂首前行】
    从远远听闻武汉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全马各地的封城,到身历其境,国内也开始了1个半月的行动管制,往年全国各地拥挤的街道、商场、餐馆、服饰店瞬时变成空空荡荡.....阅读更多

杂志订阅

成就杰出品牌 创建无限商机!

6期送2期,12期送4期 + 11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