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市场,品牌当仁不让

近年笔者来往中国多个城市间,对时下中国的消费市场,有几点观察: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收入不断提升,中产阶级和富人阶层日异庞大,在各个领域都追求更优质、更附加值的商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从价格导向转向品牌导向。
可以发现今天的中国不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工厂,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全球无论知名不知名的品牌全都涌进这个十四亿人口的市场;Made in China早就成了 Sale in China;国内同质产品的竞争,再加上全球品牌的同台竞争,市占率的进退锱铢必较,压缩了利润的空间,也形成了品牌的生死存亡之战。。
微笑曲线 品牌增加盈利
欧美经济不景,加剧了市场的惨酷;去年岁末美国玩具市场黯淡,进口商减价10%的要求让珠江三角洲玩具厂商一片死伤狼藉。过去以代工、低价人工成本去创造经济规模的优势,已经追不上市场的变化!我与许多中国企业家交流宏碁电脑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要增加企业的盈利,绝不是持续在组装、制造位置,而是往品牌、服务或技术、专利迈进。企业必须重视研发制造管理,思考扩大差异化的优势,同时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深入认同,提升品牌认知度与美誉度。易言之,亚洲企业的角色必须从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慢慢成为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跟OBM(Own Brand Manufacturing)
事实上,企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强大的品牌及其产生的丰厚利润。在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无形资产占其市值的50%到75%,其中多数都应归功为其品牌。全球500强企业中超过70%的市值都由无形资产构成。
重型武器 做强做大做稳
很多亚洲的中小型企业,无法做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习惯于关注追求企业短期的运营和业绩盈利,或是销售和节约成本上面,却极少把品牌营销作为经营企业时重要的日程表。他们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品牌已成为企业“抢市场”的重型武器,这个世界,你不抢别人的市场,别人还是会抢你的市场。品牌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消费流失,大意失荆州。
有人这么说,品牌就是三个口:第一个口是产品会说话,第二个口是用户的口碑,以及媒介、媒体对公司的社会公众形象、公益形象的评价。第三个口就是要得到有关权威机构、包括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机构的认可。这三个方面都能够保持一致性,才会晋升成为消费者、社会大众信赖的品牌。面临着创新压力和同质化的竞争,企业如果想要做强做大、做久做稳,就要设法打造与众不同的品牌个性故事,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通过软文报道,确立品牌在品类中的定位,创造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争取更多的认可,鱼跃成为市场上的第一名。
接轨国际 建立公信评介
笔者最常见到的是,有些领导人沾沾自喜于本身企业的规模,或沉湎在过去的光荣,或是期待免费的午餐,对于品牌的投资总是拖延不舍,却忽略了环境局势的变化,时下同质性的企业和产品越来越多,晚一点,商机就流失得更快。在中国,特别是发生了毒胶囊、毒牛奶、地沟油等黑心食品的一连串事件,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公信力和诚信度受到消费者及社会的普遍猜疑。
作为独立的媒体机构,《商天下》最早联合海内外众多机构,共同发起《亚太杰出品牌》认证,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对企业品牌的经营能力进行评价、认可与褒奖,希望树立品牌一个优良的榜样、确立一个标准,帮助引导社会正面的评价,改善品牌经营业绩。经过十年的推介,超过2000家品牌的参与评介,《亚太杰出品牌》认证已经在亚洲掀起了一场企业界树立品牌意识的旋风,其本身已经直接形成口碑,成为亚太地区受到高度认可的第三方权威认证!
内行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笔者期待透过《亚太杰出品牌》认证,能够协助更多亚洲或中国企业早一点、快一点,达到一次真正的品牌升华,努力驶向全球。
【完整内容请见《商天下》50期】
※本文由《商天下》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