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量 单身需求趋高

在过去10年,中国“一人量”成为新的商品潮流,“社交降级、消费升级”则成为目前消费市场的一道剪影。“单身经济”最初由经济学家麦卡锡在2001年的《经济学人》杂志中首次提出,起初是为“单身女子经 济”提出的概念,认为“独身且收入不菲的单身女性是广告、娱乐等行业最理想的顾客”。
如今,这个群体已不再特指“单身的女性”,据淘宝发布的单身社会趋势数据显示,在中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电影的单身群体已超过5000万,集中生活在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中90后占比超过六成。例如,据天猫“双十一”十年单品销量增长数据显示,“一人量”正在消费市场悄然走红。其中,迷你微波炉和迷你衣机的购买人数增长最快。

单身消费群需求趋高
一个人生活,社交需求下降,连社交属性最强的火锅也开始流行一个人吃。速食小火锅和每日坚果成为2017年方便食品中的两个爆款,购买人数分别增加208%和60.8%。中国单身族追求生活品质,不过这和“低欲望社会”、“无缘社会”中呈现的“无欲无求、孤独终老”的日本单身社会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单身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却越来越高。
有商家表示,主力人群消费观念变化将在消费升级中酝酿巨大消费潜力,比如,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更注重食品安全,对价格不敏感,追求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对常规降价优惠关注度不高,但会参与会员积分促销活动。目前虽然单人餐、小型家电、微型公寓等针对单身人群的产业在迅速发展,但针对单身族设计的针对性产品种类仍然太少,未来可能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小而美”业态。
游戏休闲产业大受益
这些单身人群消费特征,商家们趋之若鹜的商机与风口,或许就不难找到了。在休闲需求方面,很多单身人士会将情感寄托在虚拟世界中。智能手机的普及与软硬件性能的进一步完善,为单身一族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幅度增加,且手机付费比例也在显着提高。
除此之外,时下流行的自助式迷你KTV包房、一人健身、一人食套餐、多功能小家电、独自旅行服务等新业态在单身年轻人群中也颇受青睐。此外,由于人们付费习惯的逐渐养成,小说、漫画、音乐、视频等内容的购买服务会继续兴起,内容服务商大有可为,一些优质直播网站与兼具社交属性的付费游戏等相关产业的商业价值将会凸显。
针对性推出个性化服务
单身人群对陪伴的渴求可能会进一步利好宠物行业。“招猫逗狗”不但可以解决单身人士的“孤单寂寞冷”,其与生俱来的社交属性同样会起到较好的助力作用。如果将庞大的单身群体加以细分,便可发现不同类别的人士,其偏好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商家可以以此为参考,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一方面,在物质生活充裕以及娱乐媒介丰富的时代,单身群体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网络终端上,网络可以满足他们休闲、社交、购物等需求,因此相对于非单身人群来说,他们对网络上的娱乐活动更具依赖性。不管你在意与否,单身经济背后的金矿就在那里。有远见的商家总是提前布局,及早挖矿,当然,这也间接造福与关爱了“单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