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心理学
客户越有压力越想买?
想要有效地促使他人迅速按照你的意愿行动,理解和运用“限制性心理学”至关重要。何谓限制性心理学呢?简单地说,这一理论强调人们在面对限制或不可得的东西时,往往会感到更强烈的渴望和不安。以一例子说明:当父母尝试限制他们的孩子不要过早陷入恋爱关系时,孩子反而可能更积极地在暗中发展这种关系。
这一现象并不仅限于家庭环境,也常常出现在商业和领导力环境中。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或限制,你可以激发他人对某一资源或机会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源自一种“怕错过”的心理,以至于他们更愿意采取行动以确保不会失去这一机会。
在实施限制性心理学策略时,有3个主要角度值得考虑:
1/现实性限制法,
2/限额设置法,
3/先来先得的原则法。
现实性限制法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时间观念与紧迫感的制造常常被视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以餐饮业为例,当顾客在餐厅用餐结束后,餐厅可能会赠送一些有效期为一个月的优惠券或抵用券。起初,顾客可能对这些优惠券不以为意。然而,当这些券即将到期,特别是在一个月末时,顾客可能会觉得有紧迫感,因为如果不使用这些优惠券,就会失去节省金钱的机会。
微妙之处在于,当顾客面临再次需要用餐的场合——无论是与家人聚餐还是与亲朋好友见面——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使用即将到期的优惠券。在这一刻,优惠券便实现了其目的,不仅促进了再次消费,也加强了顾客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商天下》115期】
※本文由《商天下》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