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数十载
马来西亚稻米业 何去何从?

米粮,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重要?数据告诉您答案!在马来西亚,每个国民平均每年就可以吃掉70公斤的米粮!
您可知道,亚洲各国的白米消耗量占全球87%的白米总消耗量?而有趣的是,根据联合国统计,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对稻米的需求量较小,反之亦然。这是因为,稻米作为提供人类主要体力来源的经济粮食,随着国家的文明程度因地域而异。
在先进国,从事体力劳动的国民较少,自然对米饭的需求量不高,而在马来西亚,每个国民平均每年就可以吃掉70公斤的米粮!可见稻米在马来西亚人民的日常生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1973年,全球面临米荒问题,马来西亚更是首当其冲,当时,为了应付这项全球危机,大马政府决定修改国家稻米政策,并成立国家稻米局(Lembaga Padi Dan Beras Negara),于1974年颁布“统制品规律”,把稻米列为统制品,并把稻米商分成三个组别:即米较商(碾米商人)、稻米批发商及稻米零售商,任何买卖稻米的商人必须持有合法准证,并定时更新,否则囤积的稻米将被执法单位充公。
到了1993年,政府把国家稻米局私营化,并成立了马来西亚国家稻米公司(Padiberas Nasional Berhad,简称 BERNAS)取代之,于1997年正式挂牌上市。虽然马国家稻米公司已私营化,但仍由政府掌握控制性股权。BERNAS也是本地唯一拥有入口米准证的公司,并享有“垄断”大马稻米市场的特权。该公司涉及的业务,包括收购和加工稻谷、进口、库存、批发和分销稻米。据估计,目前该公司直接控制了马国24%的稻谷产量及45%的国内稻米需求量…………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商天下》49期】
※本文由《商天下》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