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前的关键
上市前,最花时间的步骤就是编写招股说明书。招股书的内容就是披露整个公司的情况,包括商业模式的说明、公司状况、股东结构、财务分析、税务内容及审计报告等等。
上市不简单,最困难的就是准备这份招股书所需要的资料。上市筹划如果管理不恰当,有很多时候可能半路夭折,大多数都是人为及技术问题:
1. 上市公司需强制性公开及透明度
很多企业家有时为了融资,只把好的一面大声唱出来,其余统统隐藏起来。要上市就是全面公开、帐目透明,经过审核后,不再像是一个家庭生意或私人公司。
想一想:如果人家叫你投他公司,他什么都隐瞒,不公开账目,你是否会投资呢?
公司想上市,如果不公开帐目,上市就一定夭折。
说到这里,这也说明了为何有些公司亏着钱也能上市,重点是这些公司“亏”得透明,大部分是以商业模式取胜或者产品研发阶段上市。
2. 上市公司决策权
公司想上市,不能允许家族企业的做法,不能丈夫CEO、太太是CFO类似的夫妻档,不能独裁主意,所有主要决策一定要经过董事会的商讨与批准。
董事会一贯以单数(3/5/7位)成员组成,通常包括一两位非关联独立董事,以董事会协商通过公司主要决策。
上市众多监管,加上多重限制,当然也意味着上市公司更加有可信度。这也说明市场上为何较多公司选择与上市公司合作,以上市公司身份募集资金也相对容易多了。
3. 想上市(企业要做好做大)的四大关键
我们选项目有四大考量因素,分别是:看人、模式、执行力、效率。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要靠谱、要诚信。
执行力是决定公司在初创期后,能否IPO及融资的关键节点,因为没有执行力,所有的idea、所有的远景目标都是空谈。如果企业要做好做大,一定要找一个执行力强大与高效率的合伙人。
在我接任何IPO案子前,我们的核心团队都会进行深入的尽责调查,了解公司是否有把握上市。接下来,精挑细选好项目、好公司,通过对公司业务架构、财务模式、商业模式、管理实力,券商接受度、市场认可度等等的综合评估,然后积极管理参与开始 IPO上市流程。
当然我自己管理的基金也会进场投资,以示信心。我们管理团队是通过即将上市公司并积极参与整个上市的过程,进行紧密的跟进和IPO所需的调整,与上市公司共同成长。
有了以上条件,IPO及融资就不成问题。
朱博士是多家澳亚上市公司的董事,近几年在ASX年度十大IPO榜上都有他管理或自家的上市公司。他的股权投资基金专注投向在ASX即将上市的Pre-IPO项目。朱博士也在香港,马来西亚纳闽岛(Labuan)及中国天津各地担任多家国际金融牌照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