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国家经济复苏
东盟 爆发劳工荒!
多年来,外籍劳工对于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几乎都会经历劳动密集这个阶段,制造业和农业等许多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低技术、非技术工人。
众所周知,东盟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首先体现在成本上,包括原材料便利和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使得近年来东盟快速发展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支撑,吸引了从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许多“出走”的制造业,都在此区域落地。
熟知,近两年的新冠病毒疫情,相关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疫情封锁措,包括关闭港口、过境点、加强边境管理,关闭工厂、暂停签证并采取广泛的社交隔离措,造成一波劳工潮因此提前离开就业市场,尤其是东盟庞大的外籍劳工。
随着新冠疫情见缓,正要复苏经济的同时,劳动力市场一向来相当“充沛”的东盟却在制造、种植、服务业各个领域面对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挑战,已经对疫情后济复苏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岗位空缺数量再创新高,而印尼迁都在即,亟需庞大的劳动力投入基础建设,对东盟各国的人力供需失衡更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面临劳动力巨大缺口的各国政府,纷纷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吸拢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新加坡 — 人口老龄化 涨薪推升通膨
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外籍人士离职,加上海外员工引进规定的收紧,新加坡出现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加以新加坡的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倾向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对未来的就业率增加下行的压力,也导致该国劳动力增长进一步放缓。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商天下》106期】
※本文由《商天下》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