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推动,有的国家是为打造更有竞争力的经济环境;有的是为解决人口膨胀问题;也有的则是要配合达到减碳的标准;有的国家却是单纯执行社会责任。环顾全世界,芬兰和中国是值得借镜的例子。 芬兰率先转型,如今成了移植循环经济经验的出口国;中国则是全世界制造废弃物最多的国家,需待政策调整的力道更庞大而迫切。
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在致力确保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同时要避免与降低排碳,对当地政府而言是极其浩大的工程。 中国政府2015年通过《十三五规划》,增加再生能源市场比重,采取行动提高废弃物管理水准,禁止进口24种外国废弃物,并引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进而提升产品设计,规范回收利用。
民企响应环保政策
如何处理垃圾,是中国执行循环经济的重要课题。旨在推动新思维循环经济转换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报告分析,要实现转型,必须从产品设计源头彻底告别废弃物和污染,中国改造的重心应放在3个都会系统:建筑环境、交通运输和城市给养,以及2个工业系统:纺织与电子。按照如此步调改造,到了2030年,空气悬浮微粒污染将减少10%,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