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 无人机崛起
2018当前世界物流无人机产业正处在快速成长期,呈现美国全面领先、欧洲积极跟随、中国从追赶转向领跑的格局,包括亚马逊、UPS、Google、京东等企业均在物流无人机的发展上进行尝试。中国电商京东发布全球首份物流领域无人机产业发展年度报告,预期未来三年内,负责最后1公里的载重5至50公斤的“末端级物流”无人机产业化将会加速,各国对无人机技术标准的争夺也将更形激烈。
近年来,市场的迅速爆发,使得全球各国政府加速推进无人机行业监管,确保运行安全,鼓励产业发展已成共识,根据各国规划,未来三年将是中国政府和业界协同推进监管政策出台的关键阶段。相对于传统物流,物流无人机在打破道路限制、提升流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及助推产业转型四方面突显应用优势。
解决支线级弊病
而随着“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智能物流体系,成为物流无人机的主流布局方向,因此未来三年内,负责最后1公里的载重5至50公斤的“末端级”物流无人机产业化将加速进行,而位于省内城市间的载重200公斤至2吨的“支线级”物流无人机,将成为全球竞争焦点。目前在中长航段上,点到点、中小规模货运量的无人机还相对空白,“支线级”物流无人机的出现,将能够有效解决行业的痛点。
由于目前中国物流无人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类相关监管政策、空域申报政策等仍待进一步完善,无人机标准体系亦亟待构建。以京东为代表的无人机企业正在共同推进中国物流无人机产业向前迈进,朝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国物流无人机发展而言,需要在研发和运营上加速建立统一的标准,包括三级智能物流体系的搭建等,基于每一个环节的运营场景都需要清晰描述,用标准的统一来推动物流无人机的系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