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跑!路跑潮流 上看千亿商机

不分男女老少,迈开双腿往前跑!这几年中国掀起路跑狂热,许多比赛活动应运而生,主要形式可以分为路跑赛、越野赛、国际规定全长42.195公里的马拉松,以及超过这个距离的超级马拉松。中国路跑爱好者也表示其实现在中国马拉松赛事挺多的,如果想跑的话,每个周末都有比赛。
根据官方统计,去年800人以上的路跑活动,和人数超过300人的越野赛事,合计1102场,将近500万人次参赛,对比2011年只有22场,路跑赛事的数量,7年间飙升到原本的50倍。路跑赛事分布中国31个省、市、区,如果以城市来看,北京数量最多,其次是上海和杭州。今年的4月15日更堪称为“路跑春运日”,中国全面约有40场马拉松和路跑赛事,超过26万人在同一天开跑。
全民热潮 越演越Hot
越来越多的路跑爱好者在中国各处跑,也会带动更多的人来跑,可说是滚雪球效应。就在中国中央把“全民健身”列为国家战略之后,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政策松绑助长马拉松开跑,许多赛道沿着地标设立,比如在着名景点万里长城,不管是专业选手还是业馀跑者,运动健身之馀还能饱览风光,不少民众和外地游客特地来共襄盛举。
能边跑边旅游的特色马拉松,带来人潮、也跑出滚滚钱潮,除了一人动辄上千元人民币的报名费,周边的餐饮和住宿也能分一杯羹,活动现场还能看到各大企业赞助,争取曝光率,目前整体产业规模上看700亿人民币。不少越野马拉松赛主办单位指出其实是想通过这种,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去落地,然后扩大一个地区当地美景、旅游相关的影响力,打出这个城市名片,给这个地区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的一些经济发展。
体育装备 商机往上升
看准名片效应与商机,路跑主办单位便与地方政府大力合作,让相关活动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延伸,一些小镇更顺着趋势,转型成体育休闲的特色小镇,也成了马拉松赛事的中继驿站。而在这种高难度越野赛中,跑者身上的装备尤其重要,像是有的选手,就自掏腰包买了3个不同的GPS导航系统,以及一套新的登山杖。
马拉松参赛者透露比如说像是头灯、登山杖、背包,这些不需要频繁更换,但是像服装这些,就是会根据气候、天气变化、季节,这是要经常(更换)。不仅舍得花钱买装备,业者观察中国跑者更倾向买高档运动鞋,像是这名北京的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每年平均花上万人民币在跑步上,至少参加10场马拉松和路跑比赛。
甚至有学者分析指出,一旦经济发展了,人民就有更多钱和时间来追求健康。中国体育总局预测,到了2020年,每年将有1千万人参加马拉松,届时整个产业的规模,将上看1200亿人民币。